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 (第2/2页)
r>还有“个幺儿,快下来,快快!”应琰极少去这些热闹的地儿。小时候应府遭了难,全府上下的人外出都得被盯着,去哪儿、出去几次全都得被人记下来。后来应家情况好转了,他也不再爱外出赶热闹了。一是习惯,二是,那京里的官家少爷圈就那么点大,别人家少爷公子都是呼朋引伴自小抱团的,那是惯会看人下菜的,跟应琰那耿直性子绝是玩不到一块。再后来进了翰林,他对于去人多的地方,开始有了厌恶感。不过今日,应琰听着这阵喧闹,意外倒没有什么排斥感,甚至觉得……有趣。他这边正发着愣,那边的节庆队伍已经已经快走到眼前了。只一瞬间,他就被人群团团簇拥住了。应琰身量较月族人要高上许多,因而他虽被围住,但还是能一眼就看到队伍最前面的月陶。事实上,即使他没这个身高优势,仍然能一眼看到。因为这个月陶,的确,相当大。那月陶形如四足鼎,连大小都与大鼎一般无二。只是从颜色来看,与那或黑黢或碧青的鼎截然不同,月陶的通身是赭红褐黄相融,更显朴素活力。待队伍再走近些,便能看到托着月陶的四位月族壮汉,他们穿着苍蓝色的月族服装,头戴一圈五色布带,每踏六步便要将抗在肩上的月陶举过头顶。这四位身后跟着的是吹打的乐人,用的是月族的乐器,听起来颇像短笛之声。在这些乐人之中还夹杂了一些人,举着月族的图腾,像用藤草编的弯月,却不知用的是什么藤草能显出这等月白色。再往后,便是大批的月族族人,合拍歌唱有之、牵手起舞有之、合掌祈福有之……应琰正细细看着这极具民族个性的节庆队伍,忽然耳边响起了一阵欢呼声,然后自己就被周围人群推着向前,成为了队伍中的一员。他有些手足无措。毕竟他……不会唱亦不会舞。于是这载歌载舞的队伍里,有一位身穿灰蓝长衫的清俊公子,走得认真且僵硬。☆、第11章队伍弯弯绕绕走遍了族里的每一条小道,便开始向山路行进。应琰只晓得要去往月出山,但他哪里能认得出这一模一样的群山里哪一个叫月出山呢,只是跟着队伍走着罢了。也不知走了多久,前后的人们行进的速度突然慢了下来。应琰这方将将身处山脚下,他估摸了下,最前头大概在半山腰位置。从这里开始就是狭长的上山路了,因而原本五、六人并排的队伍,现在只容得不超过两人并肩而行。若是从远处看这队伍,好似漫山间游动着一条细长的蓝色锦线,极为壮观。经受过上次禹山的锻炼,应琰爬这月出山几乎能以“轻而易举”来形容,他虽不费力,但前行的速度委实太慢,将人的耐性都快磨没了。等到应琰到达半山腰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前行的速度会如此缓慢。每个人都依次在祈求山神佑护。那半山腰开出了一小片空地,空地相接的一角正放着那大鼎般的月陶。所有的族人排着队经过月陶前,在离它几尺远处磕头跪拜,然后将手中的贡品投掷入月陶中,这才算是完成祭山神,便可下山去了。怪不得杨磊说给他找了个好位置。应琰正乖乖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