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79 (第2/2页)
少要多花费一刻钟的功夫来磨墨,而且这磨墨的手法也有讲究。如此磨出来的墨汁,虽不如好墨那般油润,但相差也不大了。知道这墨不好,她便没再像县试那样,等试卷拿到手了再磨墨。这里是封闭的屋子和考号,也不存在风雨打翻砚台等问题,因此她立时开始动手磨起墨来。待她把墨磨得又细又滑时,差役正好把试卷送到了她的手上。展开试卷一看,杜锦宁顿时傻了眼。这哪里是试卷,这明明是白纸好吗?她正想叫住差役,就听隔壁周致叫道:“差爷,这卷子是空白的。”差役头也不回:“试题一会儿来。”杜锦宁闭上了嘴巴。印试卷容易泄题,所以很多的考官是不印试卷的,直接叫差役拿着写了题目的牌子在考场上来回地走动。她便不着急,先把试卷纸看了一遍,见纸还不错,不会出什么问题,便静下心来等候。这一回不需她等多久,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有差役拿着牌子走过来,在她的考号前停留了一会儿,便走向下一个考号。看清楚牌子上写的题目,杜锦宁的心越发安定。两道经义题,要求每题不少于三百字。这种题目和要求,有些考生可能会为难。对他们来说,用大半天时间写一篇经义也是常事。但杜锦宁做题向来就快,上午写一题,下午写一题,估计晚饭都不用在这里吃了,直接回去小院里吃去。第一题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题出自。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对于一个致力于农学的人来说,“年饥用不足”是一个十分乐意谈的话题。只有上位者重视粮食问题,愿意为粮食种植多花人力物力,农学研究才能得以进行。科研成果一出,产量提高,百姓生活才能富足。在这个话题上,杜锦宁有许多话要说,根本不像其他学子那样需要搜肠刮肚地去想写作的内容。也因此,拿到题目不一会儿,她提笔在砚台上蘸了蘸,便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这是破题,用两句话破全文要义。接下来是承题,申明破题的意思:“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虽说这时代的经义题并不一定按八股文形式来写,但府试的主考官是谁早已明了,杜锦宁自然不会不提前做功课,研究了解知府周东平的文风与喜好。周东平四十来岁年纪,冀省寒门子弟出身,曾因乡试成绩优异被举荐到国子监念书。他一直致力于八股文在科举考试中的推广,觉得这种写作形式是最公平,最能考察考生智力的一种文体。在后世,人人都说八股文如何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使许多读书人只顾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实际学问.考中作官后就成为皇帝的忠实的奴仆。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曾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难道古人都是愚蠢的,会看不到八股文的危害吗?他们为什么几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