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_门阀之上 第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3节 (第1/5页)

    第31章 玉玺

    老吴王等人移宫的消息被捂得铁死,为求便宜,元澈将其安置于重华殿内居住。随着纳降礼的日期临近,将其移入宫内,也是必然之举。但由于当前局势尚不明朗,从长安派来的两位司礼官亦难以拟定最佳的礼仪章程。而这件事情压的越久,南人之中便会生出无限遐想,魏国对江东的初步控制,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当晚,元澈下令检查蕴宝阁,并准备将一部分纳降礼要用的重要物品,比如玉玺、仪仗卤簿、华盖羽扇以及一部分珍玩移入吴宫。

    对于元澈来说,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前朝的玉玺。玉玺一直被收放在紫金匣中,双掌大小,通体晶莹洁白,有破损处以金镶玉补之,然而外貌的瑕疵并不影响它实际的价值。

    前朝玉玺之前虽在吴国手中,但吴王只将其高高供奉。因为吴王拒不称帝,所以这方玉玺也不曾用过。毕竟汉祚南移,吴国本身就是华夏正统,对那些仍欲南渡的北人,就有这足够的吸引力。若贸然用前朝玉玺,虽然大义的加持又增添了一分,然而在这群雄割据的动荡年代,亦会引起诸多不必要的恶意。

    但这枚玉玺对于魏国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魏国原非汉祚,在关中世族中难以找到认同。随着版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非鲜卑人被纳入统治。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既无种族优势,又无文化底蕴的魏国,只能借助于世族与宗教的力量扎根底层,吸附人口。而前朝玉玺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两股力量的依赖,从而达到一定的集权的目的。

    然而当那方紫金匣重新被打开检查的时候,里面的玉玺却不见了。

    从长安来的司礼官此时还在隔壁讨论吴国的仪仗卤簿是否适合用于纳降礼上。魏钰庭携了紫金匣,命参与查验的所有僚属压下消息,抢先一步来到了元澈的泠雪轩。

    “殿下,那股强盗……”周恢虽知道此事若是强盗所为,必然会将自己牵连其中,但依旧向元澈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会不会是他们趁与守卫交战的时候,派人前去偷了出来。”

    此时魏钰庭却依旧冷静:“殿下,玉玺被锁在蕴宝阁的最高处。此番查验,其余物品均未丢失,可见偷窃的人只冲着玉玺来的,并且事先已经知道了玉玺的确切位置。如今,能引强盗如皇宫并知道这些信息的,除了有参与过查抄皇宫的蒋、周二人,亦有可能是南人。若是南人所为,那必然是与吴国皇室有所串通,有嫌疑的应是顾、沈二人。”

    元澈眉头紧锁,无论是哪边,情况都会极为恶劣。玉玺落入北方世家手中,他们便又多了一个与父皇谈条件的资本。最坏的结果就是易储君,动国本,与皇室走的近的贺、薛两家下台,世家门阀重新洗牌,届时坐上来的,不知是什么样的人间虎狼。

    若玉玺若落入南方世家手中则更为麻烦,此时囚于吴宫的吴王陆振一脉,是生是死已经不重要,南人自可在南面再度拥立新主。魏国虽然已入驻各郡县的府衙,但并未在人事上完成最根本的掌控。届时南人凭借本土力量,一举反扑,便可完全脱离魏国的控制。更何况陆家嫡支如今并不是都被囚禁在吴宫里,陆归现在就在外面。

    元澈很清楚,吴国若是死灰复燃,那么他的结局如果不是孤身战死在这片土地上,便是以主将身份背负着战败的罪名,回到长安。而迎接他的依旧是废太子的名号。如今,局面真的已经到了最坏的地步。

    元澈在房间内踱步思索,最终在书案前那方靛蓝斑玉石笔筒处停了下来。他将笔取出,然后把笔筒放在原先的紫金匣内,之后回到书案前裁了两张纸条,提笔书上爵位名讳,最后以“亲封”而字收尾。但这一次,元澈并没有用自己的字体,而是用了馆阁体。

    元澈将紫金匣重新盖好,从腰间取了一枚私印,用朱砂在字条上盖好了章,最后命周恢取了胶来,将字条交叉封在了紫金匣上。

    元澈将方才的作品端详了一番,而后交给魏钰庭,微笑道:“劳烦主簿将其送回蕴宝阁。若两位礼官问起来,你便说前朝玉玺贵重异常,孤不敢擅动,等班师长安,由皇帝亲启,方才妥当。”又道,“如今玉玺丢失,陆振的性命务必保全,莫让南人再抓住什么由头。若是北人所为,想必明日便会有人出面,要求孤放走蒋、周等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