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投喂了科举文男主(美食) 第1节 (第2/4页)
间也轮到了邵娘子。她笑着递过碗:“徐娘子,四碗冷陶,都装在这大碗里。两碗担担索饼,分开装在这两只小碗中。” “好嘞!”担子后的胡服妙龄女子应下,掀开了竹筐上覆着的白纱布。 还好冷陶没卖完。邵娘子松了口气,凝神看着挑担的女主——徐桃的动作。 不同于其他货郎们前后两个筐都是摆出来的吃食,徐桃的扁担只有后头是筐,上头还有白纱布盖着。对徐桃来说,虽说有穿越的前辈将整个大唐的基建种田技术都升级了一番,现代作物也都有了,连水泥这种东西也早早派上用场铺了路,但是长安城里的扬尘却仍不少。作吃食生意,干净是必须的。 扁担前头是特制的炉子和锅。炉子里头是烧红的炭,平时挑担时盖上风帽。需要用时拔下风帽,空气一进去火就旺了。这会儿水早滚了,徐桃拿起后竹筐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两卷白面放进锅里,并用筷子拨了拨,面仿佛一根根白练般,在水中上下飞舞。 待面煮上,徐桃将后竹筐上的纱布重新盖上,双手扣住边沿,用力一抬。原来装生面的是一只大簸箕,此刻被徐桃稳稳当当地放到旁边的小折叠胡椅上。簸箕下面,是另一层白纱布,揭开纱布,这次露出的是微黄而蓬松的面条。 徐桃接过邵娘子手中的大汤碗,挑了四筷子面,登时碗中堆成了小山。随即她转向旁边背的小竹篓,竹篓里盛着瓶瓶罐罐。 邵娘子只觉得徐桃那双雪白的手上下翻飞,就见那面山顶上次第染上了各式各样的颜色。尤其是最后当那红色的辣椒油顺着面条滑下时,一股浓香飘了出来,她忍不住悄悄咽了一口唾沫:听母亲说,这辣椒传开的时候,就是自己出生的时候。因着这个缘分,从小自己就吃,各种都吃过,再未想到过辣椒还能制成油,还如此香。这徐娘子的冷陶号称长安独一份儿,真个名不虚传。 徐桃放好调料,将冷陶递给邵娘子,紧接着接过两个孩子手中的汤碗,一只攥在左手掌心,另一只放在左手腕上,放调料的右手又快又稳。待得她放好,揭开锅盖,面就熟了。雪白的面条放入碗中,最后撒上花生碎和葱花,她笑着双手将碗递回:“喏,担担索饼好了。老规矩,邵娘子给三十六文就好。 ” 邵娘子早已数好铜板,命两个孩子接过碗后,笑着道:“一回饶四文,都是半碗担担索饼了。前儿个昨儿个都饶了,哪有回回都饶的,你一个小娘子也不容易。孩儿的阿耶要回来了,先走了。”说罢,她放下四十枚铜板转身就欲走。 她家小儿捧着碗快跑两步到前头,咚的一声撞上了什么。 徐桃刚挑起面,就听见这声音。她抬头一瞧,只见邵娘子的小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碗还捧着,担担索饼已然洒到地上。 他的面前,一个老妪正推着板车经过。瞧见坐在地上的小儿,她鼻子里哼了一声,扭开头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邵娘子脸垮了下来,说着就要上去理论。旁边郑娘子忙拽住她。徐桃飞快放下几碗面的量,上前去扶起了小儿,又低声安慰了他两句,接过他的碗,牵着他回到摊前,冲后头的人道:“诸位今儿个恐要稍候一会儿,每碗都饶一文钱,可好?” “无妨无妨,徐娘子太客气了。”“就是就是,这赵三娘惯常眼睛长头顶的,大家都习惯了。”排队的众人纷纷道。 有人好奇问道:“为何她如此大家还能习惯?” 这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听闻她在坊门口买朝食。”“若只是卖朝食谁怕她,据说她家和贵人有亲。”“贵人,这长安城最不缺的就是贵人,一块瓦落下来都能砸着三个。”“贵不贵人的不知道,她靠卖朝食倒是赚了些钱。”…… 徐桃本身只是听一耳朵八卦,听到末一句,倒是好奇:“坊门,还可以卖朝食?” “你竟不知吗?”郑娘子笑道,“开坊门的时候,上朝上学的都从那边过,朝食生意不错。若不是这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