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想触碰又收回的手。(h) (第3/3页)
裴菲菲曾看过一段描述女人描绘心动男人模样的文字,即女作家灵魂下的男角色,印象深刻。 “我爱的男角色,实质上是女作家的灵魂。” “他爱她喂流浪猫蹲下时垂下的发丝,能品尝她夜晚看到博尔赫斯时眼泪的甜与咸,张望她的政治立场,好奇地问她为什么重复看这部老电影三十次。” 一开始是认同,可思考之后却不。 这段话,十分巧妙且避重就轻地回避了女角色的塑造,回避了读者对女角色的喜爱,甚至一定程度回避了女作家对女角色的用心。 它写了许多女角色的美好,可这些美好却是为了更好塑造男角色的形象,而非是相辅相成,成就双方。 之所以这么说,就此提出以下四点原因。 因为,女作家不仅赋予了男性角色灵魂,亦赋予了整篇作品灵魂,灵魂相似,按照实质相对而言,那么作为被爱者的女角色,也应该被读者所爱。 因为,女角色绝不只是为了衬托男角色拥有深情专一品格的工具。 因为,哪怕男角色不爱女角色这些动人的瞬间,哪怕无人欣赏她私下的一切风光,她都一直是如此美丽,一直值得人爱她。 因为,他的爱属于他,体现着他的品格,而她的爱属于她,也应有一席之地。 而打着所谓女人“真正喜爱的男人”的招牌,这本质真正追求的,其实是去爱我们自己的假想罢了。 我们盼望,我们期待,我们翘首,我们渴求有人会如同我们爱自己一般疯狂爱上我们。 我们太想要别人爱我们。 以至于忽略了自己,忽略了女角色本身的意愿,忽略她是否真切喜欢男角色。 她是否也愿意尝他苦涩的眼泪,细吻他狰狞的伤痕,接受他不为人知的龃龉,在他读普希金并为之伤感时,将他拥入怀抱? 只有在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上,女人与男人才能站在一起,长久相爱。 而非这样单方面把女人当作客体,而非过度忽略女人在爱情中作为主体的存在,仿佛单单强调女人只能等着被爱,仿佛女人没有自我选择去爱人的能力似的。 人应当有去爱与被爱的所有主动权。 裴菲菲想,人生的旅途里,如果她是宋蕴生的女主角的话,宋蕴生也会是她的男主角的。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 也许真是这样的,宋蕴生先生。 但是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 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是陆棠遇爱宋蕴生,万籁无声里一声告白。 是裴菲菲爱宋蕴生,自揭伤疤却欣然同意。 所幸,我碰到你了。 \标题及结尾出自或化用出自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原句,“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是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化用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我爱的男角色,实质上是女作家的灵魂……”源自网友热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