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5 (第2/2页)
这才心满意足的笑了,把那布料仔仔细细折好拿在手上。又等了李节勇媳妇扯了布,三人就准备回去,谁也不说再买点别的,这年头吃喝嚼用大多是地里产出,农村人赚点钱尤其难,都是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瓣花的。才出供销社大门,两个二十出头穿军裤配短袖衬衫的青年和她们擦肩走过,王云芝几人没注意,那两个青年却停住了脚步回头看向她们。郑学军眼睛发亮看着沈瑶的背影,拿手肘拐了拐陈定坤,“定坤,你看见那妞没有,好漂亮!”陈定坤自然看见了,他挑着眉,来煌溪乡插队一年多了,还没见过这小地方有这么漂亮的姑娘。这两人是谁,北京过来的知青,还真别听知青就当是什么好人,这两真不是什么好货色。六十年代是个特殊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少年是真正敢捅天斗地的主,一群红小兵上下串联起来是想斗谁就斗谁,想抓谁就抓谁,想砸谁能砸谁。郑学军和陈定坤的父亲是部队大院的,早几年被隔离审查家里没了人管束,那真是插对翅膀能上天的主,拔份茬架拍婆子,没有他们没干过的。那时候,上边的政策是:父母被隔离审查,可孩子还是属于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每个月还能从组织上领到相应的生活费。这样一大群军官或官员的孩子,缺了管束会过成什么样子其实不难想象,一部分老老实实不出头,另一部分成天无所事事混迹在北京街头释放自己一身热血,揣着弹簧锁,三五结队时不时跟人干一场群架显着他特有份儿。都是一群军官干部的孩子,个个挂在嘴上的都是先辈们当年闹革命的光荣事迹,穿在身上的都是父辈早年授衔时的军装,机关大院的、军队大院的,还有北京的平民子弟们,谁又服过谁。直到68年底上边指示让这些知识青年都上山下乡,北京城才算安生了下来,这两个进部队没路子,最后插队下了乡。就这么两个人,下了乡性子也没有多少改变,正如这时看到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沈瑶,两人想也没想就坠在了后面尾随了上去。一路跟进了沈家村俩人才靠得近些,听得其中一个妇女叫那女孩子瑶瑶,知道了名字才上去搭话问知青院怎么走,说是来找同乡知青的。李节勇媳妇不疑有他,仔细给两人指了路。他们说找同乡还真不是胡扯,知青院里最早一批知青里头还真有两个是他们认识的,知道沈瑶的名字,又知道是沈家村的,他们是想认识这姑娘,又不是想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不在后头坠着了,准备找同乡打听消息去。第20章收拾(修)陈定坤他们那一批从北京过来的知青不少,沈家村有两个女知青和他们恰是一个学校的校友,又是一趟火车过来的,要过去攀交情倒也能攀得上。只是找女孩子打听另一个女孩的事不地道,两人找过去说是同乡许久不见了,也想认识认识这边的知青,搭了点粮票中午就在知青院蹭了顿饭。一下午的功夫和沈家村几个男知青混上了些交情,男人之间私下打听哪个女孩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人家都能理解,所以陈定坤和郑学军俩个下午不到三点就摸清了沈瑶的情况,连她晚上会来扫盲班听课的行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