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 (第1/2页)
凭这一屋子书,这别庄就很不得了了。布衣少年夸了一句:“公子有乃父之风。”扶苏不意外少年知道他的身份,毕竟云阳县十里八乡的人如今基本都认得他。他问道:“还没请教哥哥名讳?”布衣少年道:“鄙人姓张,单名一字良,新郑人士。”扶苏虽不曾听过张良之名,不过新郑是韩国国都,从张良的风姿气度来看,显见不是普通人。他记得韩国国相亦姓张,家中五世相韩,心中有了猜测,却也没多问。扶苏含笑说道:“原来是张兄。”他亲自给张良递了一杯茶,“这是我托人去寻来的一种茶饮,张兄喝着看看可还喜欢。”张良也不拒绝,端起茶饮了一口。此茶入口虽有些微苦,待苦意散去后却渐渐能品出些甘甜来,感觉心中的闷意顿时散了大半。张良夸道:“这很不错。”扶苏便顺势问起韩地治学之事。这点小事叫人去新郑一打听就知道,张良倒也不瞒着。他祖父辅佐三代韩王,他父亲也曾两代为相,算起来他们张家确实五世为相,家世在韩国不可谓不显赫。他有这样的出身,自然是从小有名师教导,年纪稍长一些便读遍各家学说。这次他以外出游学之名来秦国,实际上是想来找一个人:韩非。张良读了韩非写的书,大有所得,只恨韩王对韩非这个弟弟不太喜欢,从来都不打算重用韩非,韩非写的文章也没全部留存下来。这次韩非出使秦国,张良感觉韩非要么从此效力于秦廷,不再返回韩国;要么不被秦廷信任,身死他乡。不管是哪一种可能,他都很可能再也见不着韩非,是以他带着几个从人悄然来秦国游历,准备寻个机会找韩非把其他书稿要来,算是留个念想。张良娓娓将韩国有哪些学者、有哪些著述给扶苏讲了,又提及古往今来韩地出了多少人才,话里话外都带着几分出自韩国世家的傲气。这种傲气并不是有意针对扶苏,而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之下,对自己的国家有着由衷的热爱以及骄傲。虽然韩国如今危若累卵,周遭各国虎视眈眈,百姓也早已被苛捐重税弄得苦不堪言,但韩国先祖本就是先晋士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也自有自己的王学传承,足以和齐鲁之学分庭抗礼。至于秦人,古来就戍守西北苦寒之地,因为时常抗击草原各部族才拥有了兵强马壮的军队。论军武之强,秦国确实远胜诸国,可治国平天下,靠的不仅仅是大军!扶苏认真听着张良陈述先祖历史以及从小到大的见闻,心中颇有触动。别的东西可以作假,张良这一身气度却做不了假,可见东方诸国在培养后辈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效仿的长处。等张良说完了,扶苏才再一次发问:“韩地百姓日子过得如何?”这下张良沉默下来。他到底还是十几岁的少年,自小锦衣玉食着长大,也没经历过多少挫折,还做不到把说谎当成稀松平常。韩地百姓如何?百姓当然很苦,自从先王去世,新王继位,本就四面受敌的韩国更加岌岌可危。新王不仅不任用贤能,还热衷于享乐,为了能让自己安逸地享受,他在许多事情上一再妥协,割让土地、加重赋税、增加徭役,百姓的日子越发苦不堪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