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15 (第2/2页)
文征明很喜欢唐毅的率直,笑得脸上皱纹都开了。“老夫的东西可不值得抢,现在人都抢券,抢粮食呢!”老先生也提到了券,唐毅顿时来了精神,问道“衡山先生,您老也买了券吗?”文征明笑着摇摇头,“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来日穿不穿。钱财对老夫连浮云都算不上了。老夫眼下不过是每天买些粮食蔬菜,够一家人吃得就成。闲下来写写字,侍弄花草,还养了两只小黄雀,哨起来好听着呢!”老先生兴致勃勃,讲起了他的养鸟心得,滔滔不断。看得出来,文老先生风光过,也失落过,十次参加乡试落榜。在嘉靖二年,五十四岁的文征明被推荐为贡生,进入京城,又被选为翰林院最低级的待诏。四载宦游,老先生看透了官场,回到苏州隐居,几十年过去了,该放下的早就放下了。言谈话语中,那份恬然潇洒,简直令人心驰神往。唐毅自知一辈子也别想修到人家的境界,便提议道:“衡山先生,晚生去买些米面蔬菜,送您老回家,顺便瞻仰一番老先生的墨宝,不知道晚生有没有这个福分?”“呵呵,行之太客气了,老夫早就听说徐文长和唐行之都是当世了不得的才子,文长的才华老夫早就见识过,行之有多大的本事,老夫还不清楚,正想好好看看。只不过……”“老先生有什么难处?”文征明呵呵一笑,“谈不上难处,老夫在粮店和菜市场转了一圈,粮食比起昨天涨了一成还多,老夫一气之下,就什么都没买。说起来也怪,一辈子粮价起起落落,唯有这几年总是往上涨,也不见跌,行之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老先生还真问对了人,唐毅沉吟一下,没有多说,而是用手指沾着水,在桌子上写下了一个券字。文征明已经到了老眼平生空四海的境地,略微寻思一下,感叹道:“月有缺损花有凋谢,天道尚且不全,岂有长盛不衰的道理。”“先生高见,晚生回头给您老送半年的粮,足够吃到烟消云散了。”“半年啊,那多不好意思。”徐渭忙说道:“衡山先生,吃大户天经地义。”“哈哈哈,文长,吃人家的嘴短,老夫可不上当。这样吧,粮食送去,回头老夫给行之几本亲手抄写的佛经,就算抵账了。”唐毅不好意思地说道:“衡山先生墨宝价值连城,晚生岂不是占便宜了?”“呵呵。”文征明感叹一笑:“离乱的年,一斗米就值金子,没准还是老夫占便宜了呢!”第246章万物皆涨江南商贸繁荣,经济发展,充足的外来贵金属就像是落在干涸田地上的甘霖,迅速推动着东南的繁荣,催生资本萌芽的出现。如今江南的资本分成了两条明显区别的道路,第一条就是以豪商大户权贵代表的金融势力,他们利用票券作为武器,大肆投机,榨取巨额暴利。另一派则是以交通行为核心,形成的实业集团。交通行是从盐铁塘发家,改善交通状况,带来丰厚的回报,使得交通行的决策层更愿意依靠实实在在的东西发财,比如家具、酒、丝绸、造船、文具等等,另外他们还喜欢革新商业模式,比如推行加盟制,比如订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比如建立大型市场,比如鼓励技术创新……虽然交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