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2 (第1/2页)
,父子三人不止官居要职,更是三天两头的受端拱帝单独召见。君臣间说得投契了,端拱帝顺道摆个小宴做午膳,格外恩宠。今日也是如此,谢珩父子和姜瞻议过徐家的事,待姜瞻告退,便往后宫来。临近段贵妃所居的仪秋宫,端拱帝忽然就想起了高家的事——“高探微那老贼,如今倒老实了许多。这回新政的事,原以为他会跟徐公望串通一气,谁知他倒乖觉,没来添乱。对了——高家那老妇,也快到京城了?”“昨日到的东宫,儿臣已安排了。只是近来事务繁忙,尚未来得及审问。”端拱帝为旁的事焦头烂额,对此也不是太在意,“高家的人都很难缠,审问时留心些。”谢珩素来对父皇尽心竭力,这回有意隐瞒,心中毕竟愧疚,遂道:“儿臣遵命。”“近来徐公望步步紧逼,新政在民间的评说,你想必也听说了?那新政是你所提出,我听巡查的官员禀报,百姓对此怨气不小。徐公望借题发挥,今日朝堂情形,你也见了。”今日朝堂上的情形,谢珩记忆犹新。徐公望拿新政做文章,不知从哪里寻了个万民书,上头皆是对新政的不满。徐公望当着百官的面拿出来要呈给皇上,口中说的是新政,话里针对的却是他和姜瞻。朝堂百官,虽已有人归服,却还有许多跟徐公望勾结串通,当时闹得不好看,父皇的政令难以推行,还被徐公望反将一军,面上也无光。徐公望那仗势耀武扬威、仗势逼迫的嘴脸,确实可恶。谢珩神情冷清,肃然道:“这事儿臣派人查过。是徐公望阳奉阴违,授意地方官员歪曲新政,才致民怨沸腾。涉事的八州,其中五处被徐公望把持,另有三州,儿臣却已通了关窍。姜诚已亲自赶赴地方,盯着新政的施行,必不会令父皇失望。而至于其他五处,儿臣已派人去搜集证据,不出半月就能有回音,届时自可反击。”“那五州离京城近,屯兵又多,总叫徐公望把持,隐患太大,总得尽快握在手里。”“这事是姜相亲自盯着,父皇放心。”“姜相劳苦功高,该封赏的朕已封赏了,如今做如此要紧的事,更不可薄待。他的两个儿子,已是格外器重,剩下的就是她那孙女——”端拱帝才要提姜琦,跨过一道门,就见姜琦正陪着段贵妃和乐安公主,往这边走来。这倒是巧了,端拱帝打住话头,驻足。对面段贵妃带着两位姑娘,面带笑意,见了端拱帝,忙上前行礼,又问候太子。谢珩敬她对乐安公主的照拂,也躬身道:“贵妃。”段贵妃侧身受了半礼,笑吟吟道:“刚才英娥还念叨,说皇上这两天忙得连她都不见,太子也有数天没来看她,没想到这就来了。可真是禁不住念叨。”她虽居贵妃之位,除了彰显身份的佩饰外,也不曾过分打扮,这般家常的语气,也叫人听着亲近。端拱帝笑了笑,招手叫乐安公主过来,“这两天是父皇疏忽了。”“父皇忙是忙,别忘了我送去的糕点就成。”乐安公主仰面带笑。端拱帝颔首,又看向姜琦。段贵妃遂道:“英娥闷在宫里没个玩伴,我便召了姜姑娘进来,一道读书。这会儿正要往花园里去,皇上可有兴致走走?”她睇着端拱帝,余光瞥向姜琦。端拱帝心领神会,“正好乏了,一道走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