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年_分卷阅读5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4 (第2/2页)

一个原子的程度,这比地球上人类制造的真空还稀薄一万亿倍。但由于尘云无比庞大的体积,原子们的碰撞已经变得常见。随着氢分子的形成,原子的动能通过激扰过程,以辐射的方式散失。于是尘云将经历一个持续的降温收缩过程,时间是一千万年。这时的尘云温度是十度,每立方米大约一万颗原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尘云不再保持完整,而是渐渐分裂成亿万个局部,就像是一个被猛力打碎的盘子。这些分裂的局部自此开始了相对独立的坍缩,分子变得越来越热,想要挣脱出去,但此前一直隐藏实力的引力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容,在十万年里,所有的原子、分子都被引力禁锢着朝中心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辐射的驱离和磁场挤出效应,每一片分裂的尘云都会丧失部分质量。也就是说,最后形成恒星的尘云质量总是比初始值小很多。到了这一步,之后的发展便顺理成章了。

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引力,随心所欲地挤压并浓缩着尘云。虽然随着尘云核心的升温,引力遭遇的阻力会逐渐增大,但这种反抗对于引力来说实在是过于渺小了。然后,当尘云核心到达一千五百万摄氏度的一刹那,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尘云核心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陡然生出反弹,其力量的强大足以抗衡迄今为止没有遭逢任何对手的引力:这是最初的核聚变。

第一代原始恒星诞生了!

江哲心回想着整片尘云最后形成的星系图像。如果不做特别说明,没有人能辨别出那些发光点是第一代恒星。除了极少数质量特别小的矮星之外,银河系的第一代恒星都已经不复存在。多数第一代恒星都在燃料耗尽后的超新星爆发中,回归为尘云。太阳系是在前恒星爆炸的尸骸上诞生的,太阳系已经存在了五十亿年,根据重元素丰度分析,它至少是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恒星。

从现在的计算结果可以明确地判断,对于银河系这种规模结构的星系而言,天年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天年应当视作银河系的一项自然属性,是银河系诞生必然留下的遗迹。这就如同综合太阳系本身的各项参数经过简单计算,就会发现太阳系里的“柯伊伯冰物质带”以及“奥尔特云彗星带”的存在都是一种数学上的必然。江哲心回想着自己以前搜集的化石材料,那时他以为自己从几亿或十几亿年时间的沉淀里找到了天年的肇始,但现在看来自己完全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天年的根源比自己想象的更久远更深刻,它植根于一百三十七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那场创世大暴胀掀起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涟漪才是天年真正的渊薮。此前,人类观察到的最古老宇宙现象是微波背景辐射,但最原始的微波背景辐射产生的时间大约比大爆炸晚三十八万年,这是因为必须等到宇宙降温到三千摄氏度时,电子才能被质子俘获,从而不再阻碍电磁波的传播。而天年结构的肇始比微波背景更加古老,它来自创世之初暗物质与暗能量的交媾。天地初创时的细微波动在此后的一百三十七亿年里被传承了下来,深刻地影响了包括银河系在内的所有星系的结构。天年就像一个宇宙音乐盒,虽然它发出的声音刚刚才被某种智慧生命的耳朵听见,但发条却是在一百多亿年前就上好了。

随着天年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