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 (第1/2页)
快哩!一来他家的炭确实不错,二来就冲着他那个能和官家说上话的侄子,也没人敢抢生意啊。”“咱们不在梨东镇上卖,这里的市场就这么点大,想卖也卖不出什么价来!”祁明诚有些兴奋地说,“我们租一条船,顺着梨东河去外面更大的镇子卖!去城里卖!这事儿得赶紧了,炭这种东西在深秋和初冬时比较好卖,再晚一点,等那些大户把过冬的炭备齐了,咱们手里的就难以卖出去了。”小地方的市场容易被垄断,大地方的市场则会更自由一点。唐时白居易写的,祁明诚念书时还背诵过。诗中的老翁就是属于那种没什么背景的普通人,因为被宦官低价强购,他的炭最后都贱卖了。不过,由此可知,卖炭确实是条路子,前提是不要受到什么压迫。祁明诚不想像老翁一样拿去城里散卖,他觉得自己若是能做个小型批发商就好了。祁二娘他们从来就没想过要做生意,因此很多事情都想不到点子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笨,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他们的想法是保守的,是消极的。都说“穷则思变”,他们现在还没有穷到那份上,就下意识地想要保持现有的这份安稳,不会再去追求其他了。在这个遇到点天灾人祸就说不定会家破人亡的时代,追求安稳是劳苦大众们的通性。他们总觉得自己承担不起变革失败时所带来的损失。“还要租船?”祁二娘诧异地说,“自己烧炭也就算了,哪怕卖不出去,不过是废了些力气,倒是不觉得可惜。可是,如果我们要租船的话,到时候那炭还是卖不出去,那么船的租金不就亏了?”“我肯定能把炭卖出去,你信不信?”祁明诚问。祁二娘很想说“不那么信”,但她一想到自家弟弟在嫁入赵家后的变化,立刻把嘴闭上了。祁明诚跑回自己屋子想具体方案去了。祁大娘子把磨好的豆浆倒进了锅里。她小声地说:“二妮,你就任由明诚胡闹了?便是瘸老三那么能为,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的他也没能把炭卖到城里去啊!咱们若进城,在城里人生地不熟的……”祁二娘叹了口气,说:“什么事情到了明诚嘴里,上下嘴皮子这么一碰,别提有多容易了。”“那你不拦着他点?”祁二娘的眉头都皱起来了:“我也不敢十分信他,可万一真赚到银子了呢?三妮那里需要钱。”“三妮当初被卖进周府时,周府给了五两银子。五两银子是小丫鬟的价,现在三妮大了、长本事了,如果主家再把她发卖出去,就肯定不止这个价了,怎么也要卖上二十几两银子。这一大笔钱,你拿得出来?我拿得出来?所以啊,要是明诚真的能赚到钱就好了。”祁二娘低头往灶头里添了柴火。三妮被卖身时签的是死契,也就是说周府有权利将她买卖、转让、交换或赠送他人。她被卖时是五两银子的身价,如果家里人去赎时,只给主家五两银子,这就相当于周府这些年给吃给穿给月例终于把小丫头培养成了高级丫头,结果还没怎么使唤,丫头就回家去了。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所以,赎身时的身价当然是要按照三妮现在的身价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