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78节 (第3/3页)
,有娴熟的扒皮工艺,他们也可以学着养殖兔子,可以去县衙里摆摊、卖力气。 有存银的人去书塾里认字、学习。 没有谁知道这样的生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当第一个人从说自己赚了钱从城里牵来了一头驴,第一个人说自己赚够了银子要去县里买屋子,要筹钱等着下一批迁户…… 看见有人在书塾里学习回来之后,摇身一变,忽然成为了什么制衣坊的工人,每月拿400钱,说不种地以后也可以养活自己。 大家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赚银子的路有很多条,原来经济的发展,也是跨越式的。 原来,人真的会贪得无厌,曾经以为每天能吃饱饭,已经是祖宗保佑,但如今,三餐没有油水,几天不吃rou便要叫苦不迭,会嫌弃这漏雨的房子、嫌弃这泥泞湿滑的道路,想要新的衣服、新的房子、新的驴车新的牛,崭新的生活和有钱的自己。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12 23:45:59~2023-04-15 00:11: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过如此 20瓶;19390557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8章 长生牌 ◎败也长生牌◎ 百理府的秋日总是这么干燥。 特别是在府城里人多的时候, 这种干燥、炎热尤为明显。 张小猴一家人正走在百理府城的街道上,他和妻子手里一人扯了一孩子,路两旁烟气袅袅, 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俩孩子阿巴阿巴得叫着, 显然有点挪不动脚。 “当家的, 要不就在这路边吃一口算了?”妻子觉得孩子们有些吵了, 便想停下步子。 张小猴连连说不, “我之前来做工的时候好多家都吃过!最好吃的不在这儿, 现下在这儿吃了,待会儿就吃不下了!” 好吧,既然是‘最好吃’的, 那小猴的妻子还是愿意再忍耐一下的。 二人说话间,直接抱起了小孩儿,两个大人径直走, 速度总算快了起来, 是以,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目的地就到了。 一到地儿, 妻子就猜测当家的说的好吃应该是真的, 因为这会儿还不是饭点,这么大一个摊子, 已然快坐满了。 “快快快!”张小猴显然是这里的常客, 到摊头点了菜, 立刻拉着老婆孩子落了座, 很快, 一碗碗雪白的豆花上浇着浓油赤酱的菌卤子、rou卤子就被端上了桌。 两个小孩闻着香味, 直咽起了口水,拿着木勺就吃了起来。 边吃,边不由发出赞美的喟叹声。 路边的小食摊,有人吃东西,就免不了有人闲聊,这市井之间,摊贩之间,百姓之声从不绝于耳。 在百理,市井百姓食客们谈论最多的,自然是五年多以前自京城而来的陈知府。 换在以前,人们并不觉得知府和知府有什么不同,只要不是昏聩无道的,谁管百理……不都差不多吗? 只有陈知府来了,大家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竟然能差这么多。 “陈知府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太厉害了!” “没有他,便不会有百理府的今日!” 无论是当年的迁户耕农、官铺入乡、统一度量,整顿以物换物市场,推行书塾,让大家全面学习官话,为百理找出糖坊一业,兴万家。 还是后来的种棉、制衣、大举商号,联合百理府内世家、动用府库的银子修路,推私塾,倡导百姓走出家门,走入街头寻事,走入书籍,令幼童启蒙,都是能令百理翻天覆地的决策。 “是啊,换到以前,谁能想到……我们还能睁眼看到今天。”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说道。 张小猴听着,内心无比赞同这些赞美,并大声开口,自己赞美:“是啊是啊,我以前在百理农庄里做过工,见过陈知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