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吴中才子身是客 (第2/2页)
险境,实在没这个心思。 况且不知道接下来自己会面临什么情况,反正不可能有什么好事,只能以不变应万变,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应对猝然而至的厄运。 “许兄是虚言了,我早就听说吴中四大才子,乃是唐伯虎、文征明、周鸿宾还有况且。然而以许明兄之才情,早应该跻身这才子之列,就算不挤掉其中一位,也应该列为五大才子之一,缘何无籍籍名?”许中洛满心疑惑地问道。 “兄弟一向在家中跟父亲学医,无心举业,文章词赋也视作末事,自然无法立足士林,无籍籍名又何足奇。”况且说道。 吴中四大才子? 况且心中忽然有所警醒,历来不都是江南四大才子吗,怎会是吴中四大才子?可也是,唐伯虎、文征明、周鸿宾这三人的确都是吴中人氏,只是自己何时也跻身其内,竟然不知。 可是江南四大才子应该没有自己,而是另有一位,难道这位不是吴中人士,或者尚未出名?他想着谁应该是第四位才子,一时间竟然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在他绝对是罕有的怪事,他只要回想什么,脑子里马上就会有所反应,从无盲区一说。 “那等这次许明兄回到吴中,只要在士林中一露面,立马就是四大才子之一了。”许中洛笑道。 “四大才子不是都已经有人了吗?许明兄会把谁挤掉。”一个学子饶有兴趣地问道。 无论文武两途,对排名都极感兴趣,什么天下第一、江南第一等等,这些名号只要占上一位,也类似中状元、解元一般,风头大出。只不过状元、解元是功名,一旦考中,就是终身不变的头衔,尤其是状元,朝廷还会拨款在其家乡建状元牌坊。 然而天下第一、江南第一这类名号,并非通过一场考试获得,而是长年积累所致。一旦占住这类号,那可是口口相传、天下无敌。比如说当时的名士王世充获封文坛盟主之誉,当之无愧的天下文人第一,与一般的文人相比,便如同君王和平民一样。 吴中四大才子也是有了况且后才开始立的名号,因为中国人喜欢四这个数字,因此知名度高的事和人,都要沾上“四”字,比如四大名著、四大民间传说、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名捕、四大名妓等等,如果说三大才子、三大美女之类的,人们心中就会感觉有些缺憾。 吴中四大才子,并无第一第二之分,不过唐伯虎出名最早,名气也最响亮,自然是第一,然后是文征明、然后是周鸿宾,况且出名最晚,年岁也最小,自然得屈居末位。但缺了他也不行,少了他就不成为四大了。 “不是把谁挤掉,而是四大才子中少了一位。”许中洛慢语道,似乎故意在卖关子。 “少了哪位?”旁边的学子们都急忙问道。 “就是新近成名的况且,听说他是出外游历时出了事故,不知怎么就失踪了。许明兄回去,正好顶他的缺。”许中洛自顾点点头,对自己的表达很是满意。 左东旭笑道:“这不能算数。我辈文人出外游学,三两年没有音信的多的是。那位仁兄可能去了比较偏僻荒凉的地方,一时间难通音信就是,随时都有可能现身。” “正是。左兄说得对。”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这个观点,当时交通不够发达,邮递系统一是靠朝廷的驿站,二就是托人捎信,后一种尤为普通,毕竟驿站乃是官方专用,一般人根本没有资格挤上那趟车。 不要说明朝,就是大清,以至于一直到民国后期,出外的人给家里寄信,还是习惯于托人捎带。尤其是年轻人,思路活泛,变动较大,一旦离家,有可能几经转折,一年半载杳无音讯也是很正常的事。 许中洛却笑道:“不然,若是这样自然不足为奇。可是这位况且仁兄的确是失踪了,现在不但整个吴中,就连金陵地面都像梳篦子一般梳了一遍,江西全省都有人在拉网找他,整个江南sao动之剧烈,据说只有当初宁王谋反时可比。” “怎么会这样?这位兄台不会真的要谋反吧,才引起如此大的动静?”左东阁失笑道,心中还是半信半疑。 “谋反是不会的,我大明养士百年,早成气候,文人是决不会谋反的。文可治国,毋须干戈。”许中洛的解答十分自然爽朗。 “那缘何半个江南非要找到此人不可?终归有什么特别的事儿吧。”另一人狐疑问道。 “半个江南的人也都在问这个问题,却无人能够回答。”许中洛淡然一笑,有意无意地看了看况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