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 局势走向白热化 (第1/2页)
“你们以为我是造谣生事,好借朝廷的刀杀你们吗?错,我就是想要找到惠帝的后人,这是成祖遗诏中最重要的内容,其余的人,杀不杀没有任何意义。”乔宇正声道。 “建文帝陛下避位出走,出家为僧,是在本寺做的剃度,陛下出走后,早已把天下置之脑后,焉能留有子孙后代?”天慈大师说道。 天慈大师也是豁出去了,索性承认建文帝是在龙兴寺剃度出家的,这样固然也有罪,可那是百年前的事,当今朝廷未必会去追究。若是建文帝留有后代的事情,当今皇上知道了,那可就真有大祸了。 “咦,看来这件事你们也不知道,估计是保密太严了,连你们都被蒙在鼓里,我说这话可是有依据的。”被众人声讨,乔宇也有点慌神了,意欲解释。 “你有依据?什么依据?!”慕容嫣然的声音里依然有一团火要喷出来。 “这个就不能告诉你了。如果只是为了那笔宝藏才满天下追杀惠帝臣子的后人?你们也未免太小瞧人了。” 外面再次陷入沉默,显然是出了新问题,而且是要把天捅破的大问题,所有事都得重新考量,重新安排。不管乔宇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要想出应对之策。 “这家伙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况且也有些糊涂了。 况且隐隐有种感觉,乔宇说的是实话,至少他相信建文帝还有后代活着。 “假的,当然是假的,这还用问,这老混蛋就会造谣生事,血口喷人。”那个小姑娘激怒道。 “小姑娘,骂我老混蛋可是要付出代价的。”乔宇的声音又在屋子里响起。 “那你进来啊,看到底谁怕谁?”小姑娘像一只被激怒的斗鸡般跳脚戟指,丝毫没有怯意。 小姑娘高调挑战,乔宇却没动静了,不知是不屑于跟她一般见识,还是在估计她的身份。 也许,他在酝酿更大的动作。 建文帝还有后人活着,这可是重磅炸弹,若是传扬出去,恐怕会朝野震动,连皇上都会感觉宝座有些摇晃。 开国之初,朱元璋通过大杀功臣,又做出功臣武将不得参与国事的规定,把武将谋反的可能完全扼杀掉了,一直到明朝灭亡,武将降敌的不少,但谋反叛乱的却一个也没有。 然而他似乎忽略了一种可能,就是亲王造反,朱棣抓住机会,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就像唐太宗给唐朝做了一个坏榜样,结果后世亲王谋反者不断,后来玄宗也烦了,干脆盖了一个大宅邸,让所有亲王住进去,不再让亲王出阁,封地成了一种象征。 此种做法美其名曰兄弟情深,其实是把亲王全都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当然王爷身旁都是玄宗派去的宦官。 明朝没实行这办法,亲王还是要派到封地去,只是看守者变成了当地官府,看的比看贼还紧,亲王之间不许通信,不许走动,亲王也不得无故出城,连出城祭祖都要先请示皇上批准。 尽管看管如此严密,宁王造反还是险些成功,如果不是王守仁当机立断,下手凶猛,至少半壁江山不再属于朝廷所有。 明朝武将有个毛病,一听说有亲王造反,要派自己带兵平反,就心中打鼓,两腿发软,这都是朱棣造反给武将留下的阴影。所以真还别怪明朝皇帝不顾亲情,这些亲王们都是属豆芽菜的,给点阳光就敢灿烂,若是逮着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造反,在他们看来成功率应该很高,成祖的例子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永乐年间,就有几位亲王勇于尝试,举兵造反,都被朱棣毫不留情地镇压了。然后宣宗时,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在封地青州起兵,宣宗断然决定御驾亲征,他明白对付谋反的亲王,仅仅派武将不管用,更可能误事。宣宗谋略高远,果然一举成功。 武宗时有两位亲王造反,一位就是宁王,还有一位造反的王爷是被三边总督杨一清镇压的。 宁王造反,武宗也是御驾亲征,只是没等他出京城,宁王已经被擒了。但他还是借亲征之名一路到了江西,游山玩水地把半壁江山祸害个遍,损失远大于宁王造反。 亲王们前仆后继倒在通往帝座的路上,说明了一个道理,王朝最大的威胁正是这些分封各处的亲王们。 如果建文帝的后代还活在世上,当然也是亲王级的,由于出身正统,其影响力号召力要比宁王高百倍,真要竖起旗号,必然会有很多人相应,最可怕的是各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