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47(end) (第4/9页)
九千岁就站在你们后面。你们看了他一眼,不要再看他第二眼。” 本要回头看第二眼的考生,立马停下。 “九千岁可御笔批红,对内执掌内廷,凤印在手,对外监察百官,涉及官员的案件,也要他复核无误。你们会试,他也是副主考之一。桩桩件件,他都做的很好。” 考生们不知谢危为何这样说,又很吃惊九千岁居然真的有这样大的权势。 “孤今日给你们的题目就只有四个字。——‘宦官干政’,你们写吧。” 一时无人落笔。 这题目好写又难写。 宦官干政,向来要贬,即便褒扬,也是缀在里头的小小语句,终归是贬低。 只是天子用九千岁做例子,又不像要人贬低,倒像是要好好褒扬一番。 过了约莫半刻,才有人落笔。接着,在场考生纷纷书写起来。肖铎没有动,他只是平静而冷淡的看着这些考生,等活并未出鞘,不过要是有人真的敢交头接耳,他会保证这个考生的头落地时,话还没有说完。 一个半时辰后,计时香燃尽,不识字的小太监开始收卷。 肖铎又开口了,“各位,烦请收拾好东西,随我移步城西。好容易来一趟京城,也看看京城秋日胜景。”他笑了笑,很是好看,但说的话,更加让考生害怕了,“十来个人头齐齐落地,其他地方见不着,走吧,还赶得上靠前的座位。” 他把考生带出去,交给昭定卫妥善送往城西刑场,自己回头看一眼谢危,谢危将卷子理在一块儿后朝他挥挥手。 “你先去,我一时就看完了,来得及。” 肖铎这才离开。 谢危翻着卷子,速度果然很快,有些只看了一眼,就丢在一旁。他从前做帝师,就有传闻说他喜欢字写得好看的学生,但哪个文人不喜欢字写的好看的人呢?这会儿谢危可不是单纯凭字来判卷子。 他用这个题目,自然心里有一个答案。 大凡说宦官干政不好,用旧例贬损的,不要。 揣测圣意隆眷九千岁,说好的,也不要。 只有真正提及根本原因的,他才会多看几眼。“宦官干政”这一题,答题的要点根本不在宦官干政本身,甚至不是宦官干政的缘由和结果。从九千岁出发,便可得出肖铎之所以享此大权,得天子信任,并非因为他是宦官,而是因为他有这样的能力,有能者,若居其位,就像火炬熊熊于夜。肖铎这样的有能者,若非宦官,在朝堂亦可行大事,而他作为宦官,就只能等待君主赏识,方可展露才能,题目解答便又能引到非无良才,而是良才埋没,继而又能引入如何为国家招贤纳才,力求物尽其用上。 因此,这题目其实和肖铎、和宦官,没有太大关系。 令谢危有些惊讶的是,真正答到点子上的人,居然比他想得要多。 还有人借此提到普及蒙学的重要,林林总总。 谢危笑着摇头,虽说不少答对了的考生提笔匆匆,行文不够缜密,但其中瑰丽思考,难以遮掩。他以朱笔勾出人名,定了三甲,令人收起考卷封存,也往刑场去了。 47 申正处刑,并无异常发生。天教本是打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旗号,号召贫苦百姓反了大邺,但要人造反,就得给人好处,起先跟着万休子建教那一拨自然得了好处,最低也有个香主的职位,后面的却没有见到好处,因此即便没有除yin祠破邪祟的事情,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况且京中百姓本就不比外头,生而有种天子脚下自身尊贵的气派,即便身家没有多少,也不能够感同身受。至于什么刀下留人或是劫法场……就连京中的孩童都会翻个白眼说不要看太多话本,里外围着三四层,而且残留的天教信众此时自保不暇,哪里还会到京城自投罗网。 算上后头审过,断定了重要一些的身份,又押解进京的,再减去在牢狱里煎熬了几个月受不了自绝的,二十二颗头颅落地。那秦七看到了谢危,似乎很想大喊一句“你们的皇帝就是度钧山人”,可他这会儿了才发现,原来到刑场还能高歌一曲的英雄可能会有,但也许不是自己。 肖铎令人从旁看着殿试考生的反应,各自记录下来,把他们好生送回去,有几个吓晕了或是像掉了魂儿的,又找人好生看顾着。傍晚匆匆用过饭,涉及秋科的官员重新聚在书房商议。原本三甲谢危定过即可,但他想听其他人的意见,肖铎作为副主考,也要列席。商讨不是很激烈,大概在文理上,人人都是服谢危的,在治国大政上,也都信得过谢危。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