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亚库兹克之战」#1 (第3/7页)
现漏洞。那些烦人的游击队明明早就损失惨烈了,却还是能够不断派出一队又一队的游击兵,实在令西方军头痛至极。与之为敌的西方军大概想也想不到,敌军每个突击分队里其实只有两名解放军士兵,另外四名只是从玛尔克森管辖区或募集或徵集而来的平民。将这些缺乏训练的砲灰洗脑成视死如归的战士们的人,就是第三军的千代参谋官。无论如何,解放军替补兵员到位后,情势终于明朗化。 面对援军受阻、大军被围、士气低落的窘境,第十一机甲师团长潘蜜拉上校提出了突围撤退的建议。此意见没经过正式讨论就得到另外两位师团长的支持。这都是因为全部队被害过大,尤其步兵师团更是几乎无法再战。如果敌军砲兵选在这时候攻上来,由第二十步兵师主导的南侧战线必定瞬间崩溃。那支连第五师团都攻不破的砲兵队,肯定是她们后撤的最大阻碍。 第三十三机甲师团长崔荻莉上校提出与第五师团一齐攻打敌机甲混合部队的方案,意即攻破重砲阵后再以直线撤退至友军背后。此一构想遭到另外两位师团长否决。崔荻莉这才知道,她的战友们早已不想再接触解放军的主力部队。最后她们决定自千代游击队袭来的方向打出一道缺口,再绕过重砲阵撤退。崔荻莉的提案没有被实现,最高兴的莫过于担忧着可能会遭受夹击的阿曼妮雅了。她的砲兵队战备齐全、弹药补给也顺利得很,只要洛雅少将的机甲兵队协助防守,就算敌师团发动总攻击也不足为惧。然而,若是腹背受敌可就不一样了。阿曼妮雅很清楚,如此大规模的重砲阵要想将威胁提升到极限,就得集中应付来自同个方向的敌人。况且,光凭洛雅少将的勇猛与机甲兵的机动性,甚至可以在重砲阵牵制敌前卫战力时扰其两翼、让她们无法全线并进、强行突破重砲阵。附带一提,阿曼妮雅的补给线也确保装甲机的维护及补充,第三军惊人的后勤力可是她一手调教出来的成果。 反观千代统领的游击队,若採取攻势倒还好,面对海淹上来的敌步兵大队,所能展现的威力着实有限。这是潘蜜拉上校想出来的方法:一支由第十一机师、第二十步兵师临编的机械化步兵扫蕩大队就像她们的敌人一样缩小规模,採取每四人一组的方式全面进击,让满腔热血要轰爆机甲部队的游击队一度受到打击。一个分队换一架装甲机对她们而言十分值得,若是换四名步兵──充其量再加上一辆小型运兵车──可谓得不偿失。千代游击队抵挡不住,西方军便在解放军的穷追不捨下损失惨重地绕过重砲阵、一路撤退到第五师团的阵地。第五师团对敌阵发动佯攻,才得以牵制住那足以对撤退中的友军造成莫大伤害的机甲兵队。第五师团和第四十五装甲掷弹兵师团準备对尚未合流的敌重砲阵发动总攻击,其余三支师团则是一路退到西方军指挥部。当她们撤回雷默防线时,甚至不足万人。有超过五千名士兵在这场作战中丧失性命与失蹤,负伤者更是多不胜数。 一支师团全灭、三支师团大破,开战五天便损失约八千名士兵,对于拥有兵力及军备优势的西方军而言这不啻是惨痛的败北。西方军不得不承认她们严重错估情势,并且立即向本部求援。本部军团总参谋长玛索?亚梅多夫强烈建议西方军将战局导入市街战,但是仅允诺提供必要的物资,以及一支协助保护亚库兹克邻近民众的部队。要西方军放弃既有战线是相当困难的决定,这幺做意味着西方军的三万六千人(扣除留守的第十机甲师后仍达三万)无法在拥有完善的战备及补给情况下,和人数只有己军三分之一的敌军相抗衡。 西方军参谋长史薇拉上校建议将雷默防线往东南方后移,利用未完成的人造河床构筑野战战线,如此可有效降低前线受到的压力。然而以克蕾莎准将为首,决策者们仍然坚信她们坐拥「不败的雷默防线」,此提案仅列入考虑。待第五师团长斐安中校的败战报告传回,后撤方案再度浮上檯面。然而,西方军内部恶斗已久,克蕾莎准将担心她可能会因为接连的败北遭到弹劾,毅然决意固守既有防线。此项决定受到西方军参谋部全体谴责,多数将领仍旧赞同继续防守的决定──不论她们抱持的是何种心态。 无法给予敌军砲兵有效打击的西方军前线部队开始撤退。解放军展开追击,却遭到负责殿军任务的第四十五装甲掷弹兵师团麾下的机甲兵大队及战车队反扑,攻势一时受阻。在解放军进行会合及重整的时候,西方军亦顺利返回雷默防线。开战后的第六个清晨,解放军兵分三路攻向西方军的最后防线。难以置信的是,「不败的雷默防线」竟然在短短一天之内就遭到摧毁…… 阿曼妮雅指挥的解放军主力由正面攻向第七十二步兵师──也就是克蕾莎准将亲自指挥的两个中坚阵地,这支防御部队是仅剩最完整的师团。千代游击队与葛琳的第四军共同攻打由第五师、第四十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