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_第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2/4页)

br>
    “不了。”

    “那至少——你人还是要露面的吧?他们理事长给我打几次电话了。再说,人都知道你今天到台北。明天闭幕,你上去意思一下?”表姐拿餐巾纸擦拭着隔壁桌面,将包包放在上面。

    “我明早给张先生打电话协调时间。我记得他们家是陆光二村的,这种事情,我想,他会全力支持的。”

    表哥将酒杯放下,最终拍板了这件事。

    表哥所说的那个论坛,就算不是官方组织的,规模也不小,规格更是不低,加上开幕,一共举办了三天。

    除了大量学者,基金会这边请了不少眷村子弟,不乏好些大家熟识的名人。

    与头两天演艺界、文化界以及媒体界的大批人士挤满会场有所不同,23日这天来的,都是些“普通人”。

    与传统模式下“排排坐分几个议题轮流发言”的论坛不同,最后一天,“圆桌论坛”变成了主要形式。

    前面的大家围坐一个圆圈,挨个分享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自己父辈怎么到台湾来,又如何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千辛万苦返大陆探亲。

    每个人的故事,都能拿出来拍一部饱含辛酸泪的电影。

    唐绵坐在外围的第二排,拿着录音笔和电脑,想要记录下这一切。

    “各位长官,各位朋友,大家早安!我姓何,叫台生,来自左营建业新村。我想——在座的,不止我一个人叫这个名字。”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男人将桌立式话筒往自己的方向拉了一拉,沪音浓厚。

    他穿着中式唐装,头发已经花白。

    会场之中有两三个人举起手,也有人高声喊“我叫旅台,今年六十啦!”,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他将话筒又压低了些,像是朋友聊天般回了一句——嘿嘿,我是‘民国三十九年’,生在基隆。

    而后,视线环顾会场一圈,继续说道。

    “今天我的老父亲也想来,很可惜,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从纽约飞回台北……我们相聚在这里非常的不容易,除了感谢‘新闻局’、主办单位以及所有赞助企业的全力支持外,也谢谢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台湾、回到台北——我注意到在场有很多年轻朋友,我刚同旁边的冯先生说‘真是好事,只要下一代还感兴趣,我们就不会被忘记’。当然,也有大陆过来的贵客,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首先,请接受我用深深一鞠躬,来表达我的感谢!”

    他将凳子往后挪了挪,是九十度的鞠躬。

    然后,这位先生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无线话筒:“咳咳,正经轮到我讲还有些小紧张哈哈……我得看看我的……”

    他眯着眼将手中的纸张往下放了放,动作夸张。

    同时,也缓和了始终萦绕在会场之中的“沉闷”氛围。

    而后,这位何先生将稿子折叠好,放到一旁,拿起话筒,离开了座位:“众所周知,近年来,岛内政治气候对我们外省族群不算友善,上个礼拜我到LA出差,和几个三、四年级生讲,我会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大家都很兴奋,很想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献上一点点力量,拿了很多老照片给我,我也已经交给了主办单位。但是,说句心里话——也有隐隐的担心,到底能不能够顺利举办?……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做得很好!在我们的族群身份不被认同的今天,反而让我们更加有凝聚力。”

    他边说,边围着几十人的圆圈走着:“民国六十八年的夏天,我从波士顿开车到纽约,第一次——在时代广场听到了《龙的传人》。那天,广场上人山人海,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手拉手,唱了那样的一首歌,我们不知道对方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我们只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