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年代:恶毒婆婆不恶毒 第24节 (第1/4页)
有个年纪大的老人用拐杖点了点地:“可是我们不想干大事,只想吃饱饭!年轻人们,你们说要帮助我们,那你们会犁地吗?” 听见老人的话,知青们又是同情又是好笑,识字当然能吃饱饭了!城里的工厂,可是只招文化人的!最低也要小学毕业!可听到老人接下来的问题,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傻了眼。 犁地?他们……不会。他们只在课本上看到过,知道是什么意思,却从来没有干过。 “那插秧呢?” “那割稻子呢?” “那施肥呢?” 一连串的问话,砸的知青们是头晕眼花,呐呐无言。他们能说什么,直接说他们不会?虽然他们确实不会,可就这么说出来,有点丢人啊。 见知青们沉默着答不上话,村民们唏嘘一片:“什么都不会怎么帮助我们建设啊?” “就是,这什么都不会还来,不是闹着玩儿呢吗?” 看着村民们嫌弃的目光,知青们都有些慌乱。这……怎么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啊!他们下乡支援农村建设,这群村民们不该感恩戴德吗?这么难为他们是什么意思?他们在城里念书,怎么可能会乡下这些地里的活儿呢? 没错,在这些知青眼里,村民们问这些问题,摆明了就是为难他们! 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魏晓楠开口:“我们虽然不会,但我们可以学!” 边上几个知青们都点头。 就是!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这些东西书上都有,他们只是没有动手干过才不敢理直气壮的说他们会而已!种田能有多难?这些不识字的村民们都会,难道还能难住他们不成? 见魏晓楠开口打破了尴尬的局面,杨建军赶忙打圆场,生怕再像刚刚那样,让知青们下不来台。 “魏知青说得好!虽然知青们现在还不会,但我相信,他们在经过学习以后一定可以做的很好!” 话是这么说,可实际上,杨建军心里也打鼓呢!对他们村来说,这是第一批知青。可实际上,其他村在之前,就有过知青了。碍于情面,他们不好直说,但从其他村长的嘴里,杨建军隐隐悟到,这群知青可能不好管教。 如果可以,他其实不想要这群知青。他们什么都不会,却要照分粮食,甚至村里为了安置他们,还要建造知青院。 想到这儿,杨建军拿起喇叭,说道:“大伙儿知道,这知青们住的地方没有建好。这段时间,知青们就要住在咱们老乡家里了!” 杨建军歇了一口气,刚刚安静下来的村民们交头接耳,又念叨起来。 隔壁大婶碰了碰宁母的手:“你看,我说的没错吧。” 宁母皱了皱眉,有些不乐意。他家虽然条件不错,可要说多余的房间,那也没有了。家里的孩子们都是跟着他们爸妈说的呢!前两年到是想过再建两间,可后来因为旱灾那事儿,也搁置了。现在家里唯一一个空着的房间就是她闺女的了,让这群陌生的知青住她闺女的房间?宁母不愿意,再说了,指不定长清什么时候回来,到时候没地方住怎么办? 杨建军在上头也看到了村民们的不乐意,可是没有办法啊,这总不能让知青们睡大路上吧?他们南方也不像北方,听说北方睡炕,一张炕上能躺好几个人。他们南方睡得就是普通的木床,一张床至多只能睡两个大人。 歇了两分钟,杨建军重又拿起喇叭:“我是村长,我做个表率,我家腾出一间房,可以住两个男知青。”到时候让他两个孙子跟他爸妈挤挤,一张床睡两个男知青有些挤,那也只能让他们忍忍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最终看向了人群中村里干部的家属们。村长这话也挺明确了,意思就是让村里的干部们都跟他一样,做个表率,接纳知青。 宁家长子是村里会计,次子是小学老师,家境又不错,是注定躲不过的了。只是宁母心里还是不太舒服,就在这个时候,她感觉自己的手被人碰了碰。 回头一看,是谢兰兰。宁母有些惊讶,转念一想又觉得挺好:“出来看热闹的?也好,我看你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