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mama(无H) (第2/3页)
然她从来没觉得自己的家族属于“富家”,至少那个时候不算。长大后她回过味来,感慨家族里的关系确实给mama的事业助力了不少。 她mama是个相当冷静、相当独立的人,且很少强调她是个女孩。上学后她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其他的小孩有着奇异的“角色扮演”意识,常常令她感到困惑。比如过家家时,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爸爸,一个mama;比如为什么一定是男生去搬书本,女生又不是搬不动;比如为什么男生一定是调皮的(她的班上有几个沉默寡言的男孩,而且很害羞,和他们讲话就像触碰含羞草),为什么女生一定是温柔可爱的(班上也有脾气很暴躁的女孩,成天在外头疯跑,很贪玩,长得很高)。经验告诉他们,就是这样的。可这也无法解答她的疑惑:就算最终能够证明,以前一直是这样的,代表以后也一直要是这样吗?不可以换一种模式吗?为什么不?但她不会问,因为她也能猜到对面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不能,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因为这样稳定……blablabla. 本质上,那个阻止她改变的人也在害怕,因为弱小而恐惧。改变是需要勇气的,改变自身的思想更甚,她知道获取勇气绝非易事。 这类困惑随着年纪增长,进入初中,进入高中,只增不减。在与同学的聊天中,她发现别人的父母似乎会注意让男孩和女孩“表现得像点样子”,就是不要脱离角色,不要出戏,扮演好那个“像样的男/女人”。这时常让她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名为“人生”的戏剧舞台上,有点荒诞。流行的理论是:女孩所需要的生存空间只有一点点,而男孩需要很大,所以女孩应该缩起智慧、愿望、邪恶、恐惧、愤怒和胸怀,男孩则相反,越扩张越好,就像坐地铁时的双腿。她mama从不会强调这些,这是她喜欢mama的一点。 但她不喜欢mama的地方也有,没错,一个冷静、独立、可靠的人,有时候是冷酷。六岁时,她想学钢琴,当时她刚上小学,学校门口的那条街上有个琴行,每次路过都传出优美的乐声。《致爱丽丝》。她被那美妙的旋律吸引住了。旋律的本质是数字差,以一定规律排列的音符能够传递情感,就像将像素点排列成图像,存进硬盘,然后在电视上播放。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看得见听得着的情感。 “不行。”但是mama一口回绝,“你在学跆拳道,你兼顾不了两头。你的能力有限,只能一次做一件事。况且,你没有天赋的,学了也不会有结果。” 她仍然坚持,说自己就是想试试。“你也告诉我,只要足够努力,就没什么做不到的。” mama看着她:“好,你要试试,那你就要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卷,我们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好吗?” 所以她格外努力,努力了就有奖励。 然后呢?mama总是对的,她很难兼顾好学习和两个兴趣班,同时在三方面拿出优秀的结果。她用自己当实验品,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她放弃了钢琴,之后也更听话了一点,mama给的每个建议都照做,每次批评都反思。(“你的那个朋友,品行是不是不太好?”所以她清除掉一些朋友;“才96分,你可以更好的。”“怎么145呢,是不是松懈了?”所以她彻夜学习。“如果更外向一点,多微笑,才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她多微笑。) 迈入成年生活后回头看,这些建议确实令她获得了成功的人生。 meimei六岁时,她们搬家了,搬去了一个更大的房子,mama的生意风生水起。 meimei七岁那年,家里客厅空着的部分多了一台三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