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亡国之君_十八 燕尔(绳缚,秋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八 燕尔(绳缚,秋千) (第1/4页)

    凤仪宫里,周皇后果然传达了邓皇的意思:皇上与她舍不得女儿,留长公主和驸马在宫中小住。

    彼时,黎穆已在这里陪这位皇后娘娘喝了快一个时辰的茶。

    周皇后是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女人,此时云鬓高簪,一身华贵凤袍,配上保养得宜的双手,捧着茶盏轻抿时,动作不紧不慢,优雅极了。

    待细细品过茶水,她将茶盏摆回桌上,抬眼望向下首处,神色关切地与下首静候的黎穆寒暄几句,复又恰到好处地安静一会儿。态度既不过分亲近,也不显得冷落。一举一动,端得是仪态万千。

    黎穆冷眼观察许久,不得不承认,从举止神色来看,周皇后其实并不像是个处处与人为难的恶婆婆…呃、岳母。

    但是这个端庄又优雅的女人在半个多时辰里已经喝了三盏茶,却没有碰桌上的点心。黎穆以己度人,觉得给自己灌一肚子茶水应该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周皇后喝茶时越来越慢的动作似乎也能佐证这一点。

    可她是皇后,感到不舒服了随时都可端茶送客,黎穆自问自己还没有重要到能让一国皇后屈尊的地步。

    于是再看周皇后这份慢条斯理与举手投足间的贵气,就显得有些违和,更像是……一种熟练却不灵活的模仿。

    黎穆甚至觉得自己从周皇后的神态动作中看出几分与靖安长公主的相似之处,前者甚至反而显得更生疏些。可是,一国之母模仿自己的继女?不不不,逻辑不通。

    这时,凤仪宫的掌事宫女进来,向主子低声禀了几句。

    周皇后眉间的褶痕转瞬即逝,随即转头冲黎穆笑道:“安国这孩子向来随性,这可真是……”

    刚刚的回话并未避着黎穆,距离又近,他也不好装作没听见,便顺势起身:“殿下既已回去,臣也不该再叨扰娘娘。”

    “也好,”周皇后点头,又难免多交代几句,“安国午歇想来要不了多久,驸马也该早些去候着……你们初初进宫,栖梧殿那边还要收拾一阵,晚间可要记得来凤仪宫用膳。”

    黎穆自然应下。

    ——————————————————

    安国正在栖梧殿的窗下看书,小宫女从门外跑进来,“公主,娘娘回来了。”

    她仰起脸:“母后。”

    “在看什么?”周皇后摸了摸女儿的头顶。

    “是《先邓·地志·定城》一节。”粉雕玉琢的小公主看起来乖乖巧巧,问题却一点也不可爱:“书上说定梁纳策夺定城,三老率而归焉,邓氏始蕃。前儒注曰:‘梁与其女弟谋,得计。”

    “太傅说这个注释不可信,因为原文从未说献策者是定梁的meimei,可《先邓书》在前文里提到定梁之妹,赞她‘有贤才’。若按太傅所说,本不该把她写进地理志中;且史书和前儒一致认为定梁是纳谏于他人,那么献策者是谁为何不曾记载?”

    “而且《人物传》中也说定梁少失双亲,独与女弟相伴,二人飘落至定城,逢民乱,梁遂揭竿。岂不是也佐证了注释的说法是有可能的?这一节分明是写我朝先族发源之事,事关重大,为何太傅不允我深究?”

    皇后不答反问:“那安国可知,定梁的meimei叫什么名字?”

    安国迟疑着仔细回忆:“太史公未写。”

    “是啊,但杂史里记了个故事,‘鸢尾献策于兄’,安国可曾读到?”皇后坐在女儿身边,将刚刚的故事换了种方式叙述。这种涉及一族一姓源流的大事,其实逃不开那么几种英雄的故事,无非是那个被后世称作“定梁”的邓人义杀无道城主并自立,后来成了一方豪杰,并渐渐发展成现在的邓人起源的传说之一了。

    而其中最为稗官所津津乐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